漫畫 李雪
隨著寒假的到來,銀川市一些地段的紅綠燈也開啟了“假期模式”:
日前,銀川交警根據大數據分析,結合流量變化特點,通過分層、分時等方式,對學校周邊路口的紅綠燈放行方式進行調整,取消部分專門為學生上下學定制的行人專用相位方案和分時段信號燈黃閃配時策略,以適應寒假期間的道路交通態勢,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這個做法好!眾所周知,為了保障學生上下學安全,解決師生出行難題,交警部門往往會根據各學校附近路段車流等情況,采取禁行、緩行等管制措施。而每到寒暑假,這些路段車流量就會相應下降,各類臨時停靠問題也隨之減少。如果此時依舊執行原有方案,不僅浪費道路資源,也影響市民出行便利。銀川市這一應時之舉,回應了公眾期盼不說,也有效解決了現實問題,對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提升市民出行體驗等均大有裨益,值得點贊。
其實,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和公眾出行需求,靈活科學調整治理方案,正是近年來我區各地以“繡花功夫”實現城市善治的一個鮮活注腳。令人欣慰的是,類似的鏡頭在寧夏還有很多。比如,有的地方用政府大院給群眾曬糧食,有的單位在旅游高峰期和下班時間讓出內部停車位,有的地段啟用潮汐車道,有的小區單元樓前掛上了政務服務二維碼……當越來越多的地方致力于“精耕細作”,有意識有行動地從民意中發現問題,在變化中優化工作方案,于細微處綿綿用力,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治理提升中越變越美好,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自然也能越來越多地享受到生活的便利和治理的智慧。
變,是這個時代的主題。身處其中,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老百姓渴望城市的現代與繁華,更希望服務的科學、人性、舒適和便利。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與時俱進、持之以恒地“精耕細作”,把“繡花功夫”下到街頭巷尾的角角落落、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以小切口、準發力、實效果,帶來微改變、微創新、微進步,讓城市環境在具體操作中日趨宜居,讓群眾生活在點滴變化中日趨幸福。這是一門并不好操作的細致功夫,既要摒棄墨守成規、循規蹈矩,也要避免眼里只有“高大上”、忽視“盡精微”,但只要徐徐圖之,群眾的幸福感、城市的美譽度就會在日復一日中大大提升。
致廣大而盡精微。精細化治理是時代必答題,也是群眾期盼。我們期待,能有更多地方像銀川市這樣,在城市治理中從“人”出發思考問題、作出改變,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地方能從中獲得啟發,能以精準思維促發展、向精細化治理要效益,用精耕細作之筆書寫更多更精彩的地方治理答卷。(虎 權)